员工停职期间,单位需要支付工资吗?

2018年1月,郭某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对郭某做出停职处分,并不予发放工资。后因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郭某诉请公司支付停职期间的工资。最终,法院认为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双方的劳动关系尚未解除,公司依法应当支付工资(见(2020) 吉01民终1642号)。

此类案件并不鲜见。在员工发生不正行为或者工作错误时,基于开展调查,及防止员工销毁证据等考虑,不少公司会要求员工停职一段时间。就要求员工停职这一处理本身而言,只要公司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对于特定情形的停职措施有明确规定的,一般被视为公司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被认定为违法剥夺员工的劳动权利。

实务中,比较容易产生争议的是停职期间的待遇问题。

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不过,出台较早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人发〔1999〕134号,并未废止)规定,在停职审查结束后,如相关人员未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纪律处分的,则应补发工资。地方层面,浙江省曾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浙人薪〔2001〕217号),其中规定,停职期间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发放生活费,例如事业单位按照原工资中固定部分发放生活费。

司法实务也反映了支持上述规定的倾向。

从各地判决来看,停职不发工资的,通常得不到法院支持。其理由往往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员工非因自身原因不履行劳动义务,系客观上不具备劳动条件,因此应获得劳动报酬。典型案例可参见(2020)吉01民终1642号、(2017)苏01民终8588号等。

针对实务中,部分企业减发停职员工工资的情形,判决表明,在双方之间有约定的情况下,不少法院会支持。其理由是,停职期间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均与正常履职时不同,因此在符合劳动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仅向员工支付基本工资,或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例如,(2019)苏民申1845号)。但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如经调查员工不存在过错,则用人单位应补足全部未支付工资,例如(2018)苏01民终6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