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职多久,用人单位说了算?
上期讨论了停职期间的待遇问题,本期我们来关注停职期限问题。
当员工涉及违反规章制度或涉嫌违法违规等行为,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停职接受调查时,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停职期间有长有短。既有短短数日的(例如,(2014)苏中民终字第03635号案件中员工停职3日),也有长达数月的(例如,(2019)京02民终12698号案件中当当公司员工停职75天),甚至长逾1年以上的(例如,(2018)京01民终29号案件中员工停职2年)。
由于公司调查的事项、所涉人员,信息获取难度等不同,事实上无法一刀切,因此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对于员工停职期间长短并无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随便决定员工停职时间,因为任何权力的行使超过合理和必要的限度,必然会有风险。
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呢?
首先,在用人单位对于停职期间作了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通常不能超过规定期间。例如,在(2015)黑监民再字第51号案件中,因《员工奖惩规定》规定了停职调查一次不超过15天,但实际超过了15天,最终结合该案其他情节,法院判决公司败诉。因此,当个案调查确实需要超过用人单位规定的期间时,建议就延长停职期间的原因和具体要求向员工说明,并取得员工的确认。
其次,在用人单位未明文规定停职期间的情况下,也要注意个案停职期间设置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在员工停职期间支付的工资少于劳动期间工资,存在差额。因此,一旦出现薪资纠纷,法院往往结合案情,认定具体的停职期间及其合理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补发差额工资以及补发多少。例如,员工涉及刑事犯罪,则法院一般会认可用人单位在较长的停职期限内支付较低的工资。
再次,停职的通知要注意方式和内容。公司口头通知停职调查,一旦发生纠纷,因无法提供证据,司法实务中,往往被判决败诉。例如,(2018)苏05民终4080号案件中,公司口头告知停职,要求完成全部工作交接,并未告知停职期限。经员工投诉到劳动监察大队后,公司仍然未明确停职期限。直至员工提起劳动仲裁后,公司发出复岗通知。最终法院认定,公司在口头告知停职时,事实上已对该员工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且系违法解除。当然,用人单位在发出书面停职通知时,也要注意内容,建议明确停职事由、停职期限、停职期间的相关要求。此外,如果第一次停职期限内调查未能完成,可以再次发出停职通知。